找到相关内容413篇,用时16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薛王府到庄严寺

    、明、清各代多次进行修缮,遂成为一寺界辽阔”,庙貌巍峨,殿宇辉煌的佛刹。庄严寺以塑、书、画三绝”著称于世,塑绝指寺内的佛教造像,正殿大佛塑像体态匀称生动,衣纹细腻逼真,确为上乘之作,有极高的美学价值。写绝指山门敕大庄严禅院”寺额,系元世祖至元间,李溥光书,笔力雄浑遒劲,笔划厚重沉着,直逼颜鲁公。画绝指中殿后壁观音画像,仪态端庄优美,身披白衣,宛然如纱,净瓶柳枝,翠色如新。中殿左右墙...

    佚名

    |庄严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10201921540.html
  • 吕澄:杜甫的佛教信仰

    秀门推普寂为七祖,又总结禅法为方便通经”(神秀说)、凝心入定”(十六字诀,普寂说)等门,杜甫信之禅即属于此,所以又说门求七祖禅”。  开元、天宝年间,岭南禅师慧能的门徒神会,也曾北来挑起论战,为他们南宗争取地位,但结果反遭迫害,流放于荆襄一带。等到安史之乱”的末期他释归洛阳,那时杜甫已于仕途失意而辗转入蜀,在禅法上可以说未曾受到神会宣传的影响,因此,杜甫信之禅完全与南宗无涉[二]。  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739954.html
  • 阿含经的如真”实在论

    世界各国,皆有其学。中国之学,初为周、殷、夏、虞”四学。其后为玄、史、文、儒”四学。再后以佛教之盛,有儒释道”三教之学。自从西欧之学重于方法论”者东来,今则普通被说为常识”、科学”、哲学”、玄学”。  佛法”有戒定慧”三学。戒”学有三:一为摄仪律”,二为摄善法”,三为饶益有情”。此中有身教”与言教”。有自利”与利他”。法苑珠林”:摄善法戒:行之行,能摄一切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940095.html
  • 修行与研究之调适

    (讲于中华佛研中观课”,1994.2.26)  有关于写报告,或者将来走研究路线,我想提供一些经验给各位作参考。这个问题相信在座同学已经面临到这个问题了也不一定。  有时常常觉得做学问和想要重视修行的内心呐喊会互相冲突。觉得:我念了这么多,对了生脱死有用吗?做学问真的是学佛吗?”或者读完研究三年,我将来是否要继续做研究?我是不是要考虑读这三年?否则不就是浪费了?”像这类的疑问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1941072.html
  • 因行如华庄严果德

    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味,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无尽缘起等理论。在修行实践上依据三界唯心”的教义,强调解脱的关键是在心即阿赖耶识上用功,指出依十地而辗转增胜的普贤愿行,最终能入佛地境界即清净法界。...香,不上早晚殿,而以发普贤十愿代替。静波和尚均予接受,应慈乃出关到常州主讲于清凉学院”。当时入学的学僧20余人,食宿一切均由学院供给。授课程,由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起,而《弥陀经》、《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241112.html
  • 禅心澄悟

    已久的对于禅心,也就是佛教心的莫大误解。虽然禅宗不立文字,反对言传,但言语乃是知解世界的极限。既然要有澄明”,就必须基于言语了。这可能招致不幸。然而,不得已以非体验非亲证的某种我思”的逻辑”强...,我”是有价值的,在世界的价值里,亦即万有的平等关系中。佛心涵盖万有,无不在,却不可以归结为任何一种实体或本体。它本无,不成体,但确是客观地永恒地在,自然地永远地动,可以独立,蕴涵于万有,但不是...

    王兴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2941751.html
  • 见相别种辨

    颂云:  由假说我法,有种种相转,彼依识变”此能变唯三。  本论释云:  变”谓识体转似二分,相见俱依自证起故。  基师述护法等义云 (述记卷二):  谓诸识体”即自证分,转似相见二分而生,此...二体。既有二体,便成二识,云何谓一识二分?  且自证分亦名自体,体谓具种,依他中实,三分同种,乃独称体”。分谓分位,依他中假,一种三观,故并为分”  。不尔,相分亦当称体,疏缘缘亦应为分,淆乱体...

    景昌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0342686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佛陀观

    阿含经》和《律藏》为线索,从历史的佛陀观”和理想的佛陀观”两面,探究佛陀在原始佛教文献中呈现的形象。  【关键词】:1.佛陀观 2.佛身论 3.法 4.十八不共法 5.原始佛教  一、前言  ...《华严经》的毗卢遮那佛(Vairocana),像日光遍照十方,即使是在现在,于此世界,也有佛存在。后来,《涅槃经》中讲的佛性”,如来藏经典中的如来藏”,或许都可以看作是十方遍满佛演化而来的内在...

    元弼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144460.html
  • 智慧论

    要由肉体去与外界发生关系,再通过受想行三蕴的传递最后落实在识蕴上。   本来,识蕴是神通广大的,能映现及认识无限时空的事物,但由于为肉体覆盖”,所以只能间接认识肉体能及至的范围,认识的深度也同样...千头万绪的事情待做。最后那一点空闲时间就能自由支配了吗?不!还得考虑政治、经济、舆论、安全乃至麻烦的手续呀,拥挤的交通呀,等等,为这些因素限制,使得无法自由自在。总而言之,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进一步被拘缚于...

    释圣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446788.html
  • 四阿含经:六大”、十八界”、五蕴”、十二因缘”、四法本末”的如真”实在论

    儒释道”三教之学。自从西欧之学重于方法论”者东来,今则普通被说为常识”、科学”、哲学”、玄学”。  佛法”有戒定慧”三学。戒”学有三:一为摄仪律”,二为摄善法”,三为饶益有情”。此中有身教”与言教”。有自利”与利他”。法苑珠林”:摄善法戒:行之行,能摄一切善法也。谓身、口、意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,布施等六度之法,无不聚摄”。按善法意识显现,外在与内在,以言语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547455.html